• 这些方法可以防晕车?亲测有效,快快收藏

    问:晕车、晕船怎么预防?生活中,有晕车问题的人不少见,其实,这在医学上称为”晕动症”,也叫运动病。对于严重的晕动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和手术治疗

    2023-10-20
  • 秋季五脏易上火,最有效的“清火方法”全在这里了

    这一到秋天皮肤瘙痒、口干舌燥、眼睛发干、满脸长痘……这些秋燥上火的症状也都纷纷显现那应该怎么科学对待呢?今天专家帮你解读不同症状代表什么“火”并教你科学去火李国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中医分为心火、肝火、肺火、胃火、肾火等等,它们是有区分的。不同部位的上火,不同虚实的症状,有不同的去火方式

    2023-10-20
  • 肝不好,足先知!脚上出现3个迹象,可能是肝脏发的求救信号!

    大家好,我是郭医生。如果你的脚上出现了这3个迹象,一定要重视起来,很可能是肝脏发的求救信号!首先是第一个,脚底干燥蜡黄

    2023-10-20
  • 当心这些“偷”走骨量的坏习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文耀 通讯员 张慧玲长沙的段女士一个月前得了场重感冒,之后便一直咳嗽不停。一天夜里,一阵猛烈的咳嗽过后,她感到胸背部疼痛

    2023-10-19
  • 补钙有误区吃对才有效

    原标题:补钙有误区 吃对才有效今晚报讯(记者刘波)现在市面上的钙片种类很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选、怎么吃。本市公共营养师王鑫向大家介绍选择钙片、正确服用钙片的方法

    2023-10-19
  • 传承岐黄医术护佑百姓健康!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2023中医膏方节启动仪式举行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重播 暂停 00:07 / 00:54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又是一年金秋季,膏方进补正当时。中医膏方历史悠久,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为推进中医膏方这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与应用,10月18日,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举行了2023中医膏方节启动仪式

    2023-10-19
  • 它被称为“东方助眠之果”,失眠多梦、入睡难、心神不宁,每天用它泡水喝,睡眠好,精神足

    “眼睛瞪得像铜铃”,躺在床上一两个小时了,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要是另一天有重要的事情,更是辗转难眠……俗话说“三十年前睡不醒,三十年后睡不着”。以前觉得这句话好像和自己关系并不大,但是随着年龄增长,长期失眠、睡不好等问题的确随之而来

    2023-10-19
  • 日本研究:血管变硬,问题出在早餐上?提醒:3种早餐应撤下餐桌

    “都怪你,天天做这种早餐,害得我血管变硬,现在好了以后都要吃药了!”王大爷生气地对老伴说。王大爷平常早餐时就喜欢吃点油条、手抓饼、麻团等油炸食品,他觉得这种食物有烟火气

    2023-10-19
  • 人过了70岁才明白:高级的养生,不是锻炼和睡觉,而是做好4件事

    引言人过了七十,如何保持一个最佳的生活状态,值得我们去好好思考和规划。很多老人整天都在锻炼身体、每天午睡补充睡眠,甚至过度运动,其实不可取,过犹不及

    2023-10-19
  • 老年人为什么经常分床睡?医生再次劝告:分床睡有这2个弊端

    文|大文编辑|乌安在阅读此文之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吴大爷和他的妻子是一对年近古稀的老夫妻,他们一直过着相互扶持、默契配合的生活

    2023-10-19
  • 要有怎样的知识储备,才可以高大上地黑中医?

    很简单,跟我学我会在10分钟内教会你如何“高大上的黑中医”,而且还能让中医毫无回嘴之力让我们先来熟悉一种“黑中医”的思想工具,这个工具叫做——朴学思想朴学思想的方法论即是考据,就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不管古籍里怎么说天花乱坠,在朴学思想面前都要先打一个问号:“凭什么书上说的就一定对?”“书上这么说的依据在哪里?”“有没有反例可以推翻书上说的?”所以朴学思想有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胡适曾经说过的:我今天就来教给大家,如何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来“高大上”的“黑中医”今天我要“黑”的,就是被奉为中医理论经典的——《黄帝内经》我来教大家如何通过朴学最浅表的“求证”,也就是历史考据,来证明《黄帝内经》是一本伪书以下内容颇多历史考据,请大家做好笔记,咱们这就发车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历史上《黄帝内经》的第一次“亮相”,这就是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其实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在《汉书》里《黄帝内经》其实是一本边缘+冷门的毫不起眼的书《汉书》里有一卷书目叫做《艺文志》,里面记载了从战国到汉朝时期的一些历史﹑政书﹑社会变革等内容其中《艺文志》记录了有关医疗类的书籍目录主要有2套,分别是:1、医经七家2、经方十一家其中“医经七家”包括《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篇》、《黄帝外经》,以及我们今天要说的……《黄帝内经》《艺文志》对这2套目录做了定位和分类(《医技略》),最终形成了中医的五大体系:1、医经2、经方3、房中术4、神仙5、医技其中“神仙”过于怪诞,所以在《艺文志》里所谓“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故并不入流而《黄帝内经》仅仅是“医经”中的一本书而已,剩下的六经都已失传所以我们可以考据出第一个结论:《黄帝内经》根本不是中医的全部,其仅仅是一个三级类目,是一本非常次要的中医古籍今天的中医粉谈及中医必称《黄帝内经》,这其实是对中医理论发展知识匮乏所导致的“舍本逐末”那你会说:既然《黄帝内经》没有失传,如今笃信《黄帝内经》又有什么问题?好嘞,我们就继续考证一下,《黄帝内经》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先问一个问题,有谁知道现今存世最古老最完整的《黄帝内经》是什么?……答案是:《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刻版》元代距离东汉差了近千年,那中间的发生了什么呢?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战火烧向长安城,山东老农樊崇带领着赤眉军一路杀进长安城,烧杀抢掠一番后,一把火就把长安城给烧了据历史记载,这把大火直接把当时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给烧了,大量收藏其中的古籍遭遇灭顶之灾,《艺文志》也被一同焚毁那《黄帝内经》是如何存留下来的?正史里对此没有任何解释,但在野史里有过这样的记载:就是当时的太医令李柱国在天禄阁烧毁前,从现场抢救出了《素问》以及《针经》(就是《灵枢》),故《黄帝内经》得以保存但这种野史记载没有任何可信度,因为这段野史是在700年后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有一个叫王冰的老道,自称寻访多地找回了《黄帝内经》残本,校正修订后著成了《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这也就是后来《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刻版》的源本所以很有可能为了证明自己找到的是真的《黄帝内经》,所以当代人杜撰了这样一个野史但即便如此,这相差700年的《黄帝内经》完全断续,你一个道士有什么证据说自己找到的是700年前被太医令李氏抢救出来的《黄帝内经》?所以我们可以考据出第二个结论:“天禄阁一把大火烧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从此断续。700年后所流传出来的《黄帝内经》,几乎可以断定是后世‘欺世盗名’之作,真正的《黄帝内经》已经失传”你还别觉得这个结论武断,因为“朴学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交叉验证”就是断定一个历史事件的真伪,可以通过多个第三方的记载交叉比对,看是否有所出入而这个工具是另一本史籍,这就是范晔编纂的《后汉书》在《后汉书·郭玉传》里记载了郭玉(汉代名中医)的老师,是一个在涪县的钓鱼的渔翁,故名“涪翁”这个“涪翁”有着一手好医术,特别是针灸手法了得,人品也极佳,经常给四里八乡的老百姓针灸看病还不要钱在去世前,“涪翁”将自己一生所学著成两本书赠与徒弟郭玉,一本叫《诊脉法》,而另外一本叫——《针经》熟悉《黄帝内经》的人都知道,《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而《灵枢》的别名,就叫《针经》!本应烧毁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怎么又出现在了东汉?所以后世就有阴谋论说了,隋唐野史里记载抢救出《黄帝内经》的太医令李柱国,其实就是那个在涪水河边钓鱼的老头!当年赤眉军烧了长安城,李柱国作为皇家侍从自知难逃一死,所以逃出城去跑到涪县隐姓埋名做了一名医生然后李柱国根据自己当年勘校《黄帝内经》的记忆,将天禄阁李的《针经》又复述腾抄了一遍,这才有了《后汉书郭玉传》里的“涪翁著《针经》”的历史记载但这是《灵枢》啊,而唐朝的那个王冰说自己找到的是《素问》,这二者完全对不上啊《灵枢》真正“重现江湖”则要等到北宋时期(公元1092年)宋哲宗用《册府元龟》从高丽换回来的外流本《灵枢》,这中间又差了一千多年……所以我们可以考证出第三个结论:至少到宋朝,中国人还从未见过《黄帝内经》到底长啥样

    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