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咳嗽症状判断疾病及有效治疗方法咳嗽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甚至有些人觉得不咳几声都不算生病。然而,“咳咳”两声背后却隐藏着不同的疾病信息
咳嗽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甚至有些人觉得不咳几声都不算生病。然而,“咳咳”两声背后却隐藏着不同的疾病信息。本文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咳嗽判断疾病,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产生原因是气管、支气管粘膜或胸膜受到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此外,咳嗽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机制,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然而,如果咳嗽持续不愈,则会从急性咳嗽转变为慢性咳嗽,并可能引发胸闷、咽痒、喘气等症状。
从中医角度来看,咳嗽本身也可被视为一种疾病,主要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咳嗽是指因感受外界邪气引起的咳嗽,常见证型有三种:
1. 风寒咳嗽: 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恶寒、痰稀白。患者通常畏寒怕冷,咳嗽声音较轻,痰液稀薄,呈白色。
2. 风热咳嗽: 表现为咽痛、流黄粘涕、痰黄稠、易口干口渴。患者常伴有咽喉疼痛、发热,痰液黏稠,颜色发黄。
3. 风燥咳嗽: 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发粘,口鼻干燥。患者咳嗽剧烈,但痰液很少或干咳无痰,并伴有口鼻干燥等症状。 这类咳嗽多见于干燥的季节。
内伤咳嗽则源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肺虚,导致肺失肃降而引发咳嗽。其主要类型包括:
1. 痰湿咳嗽: 表现为胸闷憋气、不口渴、痰多色稀白。患者胸部感觉沉闷,呼吸不畅,痰液较多,颜色稀薄。
2. 痰热咳嗽: 表现为胸胀满甚至胸疼、面红、燥热口渴、痰多色黄稠。患者胸部胀满,甚至疼痛,伴有面红、口渴、发热等症状,痰液黏稠,颜色发黄。
3. 肝火咳嗽: 此类咳嗽与情绪密切相关,通常在生气时加重。症状包括胸胁胀痛、面红烦热、口苦、痰粘,严重时甚至咯血。
4. 阴虚咳嗽: 表现为午后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干咳无痰或少痰。患者常感身体燥热,容易出汗,手脚心发热,口干舌燥,咳嗽无痰或痰液很少。
换季咳嗽难愈的原因
每到季节交替时,昼夜温差较大,即使努力保暖,也很难完全避免邪气入侵,特别是对于儿童。孩子抵抗力较弱,稍有不慎便会感受风寒、风热等邪气,引发咳嗽。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可能因再次感受邪气而加重。此外,由于生长发育或疾病原因,此时孩子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痰液产生速度超过脾胃运化速度,导致痰液积聚在喉咙,而孩子又不会有效地排出痰液,从而使咳嗽难以痊愈。 因此,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出现换季咳嗽反复发作的情况。如果在疾病早期没有积极解决病因,缓解咳嗽症状,咳嗽就容易从急性转为慢性,更难治愈,并可能损伤肺功能。
治疗咳嗽的有效方法
及时的治疗对于预防咳嗽发展为慢性至关重要。 在治疗方面,中医除了对症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整体调理外,还可以辅助进行穴位贴敷、艾灸、耳穴压豆、中药沐足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儿童咳嗽还可以采用小儿推拿等方法。
以下是一些宝安中医院(集团)研制的院内协定处方,针对不同咳嗽症状:
1. 桑杏雪梨膏: 主要成分为桑叶、杏仁、浙贝母、百合等,具有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的作用。
2. 小儿止咳膏: 主要成分为百部、炒紫苏子、款冬花、五味子等,具有温肺散寒、理气化痰的作用,适合小儿咳嗽、久咳不愈、百日咳、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肺炎恢复期人群。
3. 赛美五脏养生膏—益肺: 主要成分为防风、山药、黄芪、川芎等,具有益气固表、培土生金的作用,适合痰湿蕴肺引起咳嗽、肺痰、自汗等人群。
4. 化痰止咳方: 主要成分为百部、紫菀、白前、桔梗等,具有疏风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适合咳嗽咳痰、感冒头疼、鼻塞流涕、咽喉干痒、恶风畏寒人群。
5. 温经散寒沐足方: 主要成分为吴茱萸、防风、独活、川芎等,具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6. 化湿醒脾颗粒: 主要成分为广藿香、佩兰、栀子、麸炒苍术等,具有化湿醒脾、清肝理气的作用,适合湿热藴脾、腹胀、夜卧不安、咳嗽痰多人群。
生活调理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调理也至关重要:
- 饮食: 生病期间应注意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少吃甜食,避免加重咳嗽和痰液增多;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冰箱冷藏的食物也应恢复至室温后再食用,以避免刺激咽喉和脾胃。
- 运动: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多到户外晒太阳,有助于增加人体阳气,促进恢复。
- 及时就医: 在疾病早期及时就医,积极治疗,能有效避免咳嗽转为慢性,并减少对肺功能的损伤。
本文作者:肺病科焦小强、儿科曾竞;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