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养生:冬病夏治,抓住暑热驱寒邪 “热在三伏”,入伏过后,往往是一年里最热的一段时光。但今年的伏天有些不同寻常,或将迎来一个时冷时热、风雨交加的“湿热”伏天
伏天养生:冬病夏治,抓住暑热驱寒邪
“热在三伏”,入伏过后,往往是一年里最热的一段时光。但今年的伏天有些不同寻常,或将迎来一个时冷时热、风雨交加的“湿热”伏天。
一、今年的伏天,有点不一样
俗话说“热在三伏”,入伏过后,往往是一年里最热的一段时光。诗云“郁郁复郁郁,伏热何时毕”,这伏天的暑气,把人都能热郁闷了。然而,今年有点不一样,很可能我们会迎来一个时冷时热、风雨交加的伏天。跟以往比起来,热不会那么热,但湿湿黏黏的感觉也挺难受。
1. 晚伏:仲夏过后,气温更高
一方面,今年是“晚伏”。按历法“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通常夏至20天以后入伏,属于晚入伏。今年夏至6月21日,入伏时间是7月15日,间隔25天。
以农历算,农历五月入伏为早伏,六月入伏为晚伏,今年入伏是农历六月初十,也是实打实的“晚伏”了。民谚讲“早伏凉飕飕,晚伏热死牛”,入伏晚,也就意味着伏后的温度比起仲夏会明显热起来。
2. 风湿交争:三之气尾巴,忽冷忽热
另一方面,四之气“风湿交争”。今年的夏天气候诡异,忽冷忽热,忽旱忽涝,大家都深有体会了,这都是受到三之气太阳寒水司天的影响。今年入伏会踩着三之气的尾巴,所以初伏比起往年并不会太热。
从大暑(7月22日)起,四之气加临,客气厥阴风木,按《黄帝内经》讲,这时候的气候会“风气居之,风湿交争,风化为雨”。因为寒水退去,风木接手,会明显感觉整体气温热起来,同时刮风下雨也会增多。
关于五运六气的文章以前写过,这里不详细讲了。总之,气候反常,小心应对。
二、“风+湿”的伏天,虚人最难熬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虚”,讲的都是气血。气血整体不够,显然是虚,比如大病初愈或者年纪大的人。气血有偏颇,也是虚,比如肾的气血不足了,肾就虚了,但可能脾却相比之下显得强旺;比如气血都在体表四肢,里头就是虚的,剧烈运动过后,还有气候炎热,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伏天正是如此。
1. 热在三伏:气血外散,虚人易疲乏
热在三伏,气血都被旺盛的阳气往外顶,所以对于气血充盛的人而言,会感觉精神旺盛,四肢有力;但气血虚衰的话,那就会动不动出虚汗、疲惫乏力气短了,因为里头不够用。
2. 风湿交加:脾虚气虚,更容易不适
今年的伏天还有风气、湿气的影响,虚人会更惨,脾虚气虚带来的不适尤其明显。因为风木克脾土,湿又侮脾,整个脾土很难健运。脾罢工了,吃进去的能量不输布,就容易里热,里热耗气,虚上加虚。所以内经提醒,四之气容易“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就是这个道理。脾伤了气虚了,肌肉萎缩下肢无力,容易拉肚子甚至便血。
3. 伏天“危”亦“机”:暑热可驱寒邪
不过话说回来,对虚人而言,又风又湿又热的伏天,既是“危”,也是“机”。虚人气血不足,难免有伏邪在里。借助气血往外布散的天时,完全可以把平时难以撼动的伏邪推出来排出去,这正是“冬病夏治”的意义。
三、冬bing夏治正当时,错过等一年!
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轮转日月盈昃,我们自古以来都是顺应着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养生。所谓“冬病夏治”,正是利用夏季补养阳气的一个妙法。
1. “冬病”的两种类型:寒邪积聚
“冬病”有两类,一是冬天落下的病根,二是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都跟“寒”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冬病的朋友本身体质就偏虚寒,再加上冬季天寒地冻,两寒夹击,几乎没有化解寒邪的可能。这样一来,“夏治”就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 伏天阳气鼎盛:驱寒良机不可错过
尤其到了伏天,阳热鼎盛,气血也是外趋布散的态势,利用这份天赐的阳气,顺应身体状态,把潜藏的老寒化开排走,天时人和都占了,再深的寒气也躲不住。
四、“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晒背、吃姜
1. 晒背:养阳散寒,强健阳气
跟现代人追求防晒不同,晒太阳是古人的一种养生法。有闲的时候,清晨略进饮食,如遇到日晴风定的天气,靠近南窗下,背日光而坐,此为“负日之暄”。
三伏的太阳阳气足,而我们的后背也是阳气最足的地方。后背的督脉统领着身体里的6条阳经,借助暑伏天阳气最足的太阳,也给身体的主干线注入能量,脊梁晒得温热,阳气自然会潜入支流,遍体暖和通畅。
晒背时间:
- 最佳时间: 上午7时至9时和下午17时至19时。清晨生机勃勃,傍晚轻松浪漫,阳光不会过于猛烈。
- 伏天暴晒: 在三伏当天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巳时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裸身在烈日中做日光浴,不论新旧大小的病症都能根治。女性经期也可以晒。要注意的是不能遮盖穿衣,会受热过度。不过,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伏天暴晒六个小时,常人真受不了。如果当作日光灸,用以调治寒症湿症,或值得一试。但作为日常养生,下面的晒法足够了。
晒背技巧:
- 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外,让阳光与皮肤亲密接触,躺在阳光的怀抱中。
- 最好在户外或宽敞的阳台上直接晒。多跟“太阳公公”打招呼。隔着玻璃窗开着空调晒太阳纯属心理安慰。
2. 吃姜:温阳驱寒,抵御寒凉
有句俗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真是民间藏着大智慧。现代人的夏天过得跟冬天似的,一天到晚待在凉飕飕的空调房里,难得出个门,又是打伞又是防晒,遮得严严实实,喝口水也得加冰块。大自然给的阳气没接到多少,反而让人造的寒凉长驱直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阳气不足,女生宫寒痛经手脚凉,男生腰酸乏力大肚子,不少朋友一到夏天就表热里寒,稍不留神就腹泻。
冬病夏治本就是治未病的思路,如果说冬病是恶果的话,那夏治就是善因。种善因总比解恶果容易些,但也需要更多的智慧和福德。
五、 伏天养生,注意事项
1. 忌熬夜: 熬夜伤阴,容易加重气虚。
2. 忌空调过度: 冷气过盛会损伤阳气,导致体内寒气加重。
3. 忌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吸收。
4. 忌过度运动: 运动量过大,会耗伤气血,不利于养生。
5. 忌情绪波动: 情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