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扒那些年被“骗”的生理知识:真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深扒那些年被“骗”的生理知识:真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各位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总有一些广为流传的“生理知识”,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却经不起推敲?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谣言”的面纱,看看它们背后真正的科学真相!1. 饭后百步走,延年益寿?“饭后散步片刻,延年益寿至百岁”,这句耳熟能详的谚语是不是常常被我们用来劝诫朋友?但实际上,这个观点并没有那么绝对。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确实可能导致消化系统不适,但像“百步走”这种轻度活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会造成太大问题

    2024-08-16
  • 天天喝水,这些知识你都了解吗?

    天天喝水,这些知识你都了解吗?水,生命之源,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喝足量的水,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2024-08-02
  • 测血压时该测左臂还是右臂?医生提醒:不懂这些知识,或等于白测

    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每天接收精彩内容、看到不一样的故事血压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中风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因此,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17
  • 要有怎样的知识储备,才可以高大上地黑中医?

    很简单,跟我学我会在10分钟内教会你如何“高大上的黑中医”,而且还能让中医毫无回嘴之力让我们先来熟悉一种“黑中医”的思想工具,这个工具叫做——朴学思想朴学思想的方法论即是考据,就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不管古籍里怎么说天花乱坠,在朴学思想面前都要先打一个问号:“凭什么书上说的就一定对?”“书上这么说的依据在哪里?”“有没有反例可以推翻书上说的?”所以朴学思想有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胡适曾经说过的:我今天就来教给大家,如何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来“高大上”的“黑中医”今天我要“黑”的,就是被奉为中医理论经典的——《黄帝内经》我来教大家如何通过朴学最浅表的“求证”,也就是历史考据,来证明《黄帝内经》是一本伪书以下内容颇多历史考据,请大家做好笔记,咱们这就发车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历史上《黄帝内经》的第一次“亮相”,这就是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其实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在《汉书》里《黄帝内经》其实是一本边缘+冷门的毫不起眼的书《汉书》里有一卷书目叫做《艺文志》,里面记载了从战国到汉朝时期的一些历史﹑政书﹑社会变革等内容其中《艺文志》记录了有关医疗类的书籍目录主要有2套,分别是:1、医经七家2、经方十一家其中“医经七家”包括《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篇》、《黄帝外经》,以及我们今天要说的……《黄帝内经》《艺文志》对这2套目录做了定位和分类(《医技略》),最终形成了中医的五大体系:1、医经2、经方3、房中术4、神仙5、医技其中“神仙”过于怪诞,所以在《艺文志》里所谓“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故并不入流而《黄帝内经》仅仅是“医经”中的一本书而已,剩下的六经都已失传所以我们可以考据出第一个结论:《黄帝内经》根本不是中医的全部,其仅仅是一个三级类目,是一本非常次要的中医古籍今天的中医粉谈及中医必称《黄帝内经》,这其实是对中医理论发展知识匮乏所导致的“舍本逐末”那你会说:既然《黄帝内经》没有失传,如今笃信《黄帝内经》又有什么问题?好嘞,我们就继续考证一下,《黄帝内经》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先问一个问题,有谁知道现今存世最古老最完整的《黄帝内经》是什么?……答案是:《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刻版》元代距离东汉差了近千年,那中间的发生了什么呢?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战火烧向长安城,山东老农樊崇带领着赤眉军一路杀进长安城,烧杀抢掠一番后,一把火就把长安城给烧了据历史记载,这把大火直接把当时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给烧了,大量收藏其中的古籍遭遇灭顶之灾,《艺文志》也被一同焚毁那《黄帝内经》是如何存留下来的?正史里对此没有任何解释,但在野史里有过这样的记载:就是当时的太医令李柱国在天禄阁烧毁前,从现场抢救出了《素问》以及《针经》(就是《灵枢》),故《黄帝内经》得以保存但这种野史记载没有任何可信度,因为这段野史是在700年后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有一个叫王冰的老道,自称寻访多地找回了《黄帝内经》残本,校正修订后著成了《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这也就是后来《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刻版》的源本所以很有可能为了证明自己找到的是真的《黄帝内经》,所以当代人杜撰了这样一个野史但即便如此,这相差700年的《黄帝内经》完全断续,你一个道士有什么证据说自己找到的是700年前被太医令李氏抢救出来的《黄帝内经》?所以我们可以考据出第二个结论:“天禄阁一把大火烧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从此断续。700年后所流传出来的《黄帝内经》,几乎可以断定是后世‘欺世盗名’之作,真正的《黄帝内经》已经失传”你还别觉得这个结论武断,因为“朴学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交叉验证”就是断定一个历史事件的真伪,可以通过多个第三方的记载交叉比对,看是否有所出入而这个工具是另一本史籍,这就是范晔编纂的《后汉书》在《后汉书·郭玉传》里记载了郭玉(汉代名中医)的老师,是一个在涪县的钓鱼的渔翁,故名“涪翁”这个“涪翁”有着一手好医术,特别是针灸手法了得,人品也极佳,经常给四里八乡的老百姓针灸看病还不要钱在去世前,“涪翁”将自己一生所学著成两本书赠与徒弟郭玉,一本叫《诊脉法》,而另外一本叫——《针经》熟悉《黄帝内经》的人都知道,《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而《灵枢》的别名,就叫《针经》!本应烧毁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怎么又出现在了东汉?所以后世就有阴谋论说了,隋唐野史里记载抢救出《黄帝内经》的太医令李柱国,其实就是那个在涪水河边钓鱼的老头!当年赤眉军烧了长安城,李柱国作为皇家侍从自知难逃一死,所以逃出城去跑到涪县隐姓埋名做了一名医生然后李柱国根据自己当年勘校《黄帝内经》的记忆,将天禄阁李的《针经》又复述腾抄了一遍,这才有了《后汉书郭玉传》里的“涪翁著《针经》”的历史记载但这是《灵枢》啊,而唐朝的那个王冰说自己找到的是《素问》,这二者完全对不上啊《灵枢》真正“重现江湖”则要等到北宋时期(公元1092年)宋哲宗用《册府元龟》从高丽换回来的外流本《灵枢》,这中间又差了一千多年……所以我们可以考证出第三个结论:至少到宋朝,中国人还从未见过《黄帝内经》到底长啥样

    2023-10-19
  • FM青囊相助|秋露渐重,岁寒加衣,寒露要了解这些养生小知识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军号快来听听吧!寒露音频.mp34:00来自中国军号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提到“寒”字的一个节气虽与不久前的白露同有“露”但却大不相同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季秋寒露则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寒露时节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空气中的湿度亦随之下降体现出凉燥的特点此时燥邪当令容易伤肺伤胃这段时间的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寒露进补减辛增酸 润肺防燥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干燥的气候容易导致“肺火”可多吃养阴润肺防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秋季养生宜“收”不宜“散”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可以适当吃些酸味的果蔬如橘子、柠檬、石榴、番茄乌梅、葡萄等应季果蔬甜中带酸既能护肺又可增强肝脏功能“中医饮食篇”中我们介绍了中医的四气五味辛味入肺,酸味入肝在秋天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熏烤类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和酒等宜少吃或不吃通过减辛一能防止肺气太盛二能防止辛燥伤肺耗伤阴液寒露防病保护肩颈外敷、食疗双管齐下寒露时节时常有冷空气侵袭而来而寒冷是肩周炎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颈肩部遭受风寒侵袭会引起肩部软组织充血、水肿肩周组织挛缩肩关节的滑膜发炎造成肩关节活动受限一动就疼痛因此寒露时节要做好保暖预防肩周炎预防方法①加强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②经常伏案人群应注意调整姿势,避免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肩周炎

    2023-10-10
  • 走路步数和死亡率有关系?那老人一天走多少合适?看完涨知识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对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来说,由于没有了工作的忙碌这些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场以及小区公园等场合,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的身影

    2023-09-19
  • 山东女子每天坚持吃维生素B12,4个症状被改善,看完涨知识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按需服用维生素会给我们的带来哪些惊喜呢?在山东便有这一样一位女子,她每天坚持服用维生素B12,在一个月以后,改善了四个症状,所有的人看到她都大吃一惊,看完她的变化,大家都觉得涨知识了。山东女子每天坚持吃维生素B12,4个症状被改善据悉,山东有一名女子,在此化名为乔女士,乔女士有贫血的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她每天坚持食用维生素B12

    2023-09-17
  • 拔火罐吸出来的瘀血,是体内的毒素?告诉你大实话,看完涨知识

    来自重庆的刘大叔今年68岁,他一直患有肩周炎的毛病,一发作起来肩膀僵硬的不行,整个人都不舒服了,不过他每次都会去理疗店拔下火罐,总能缓解不少。一个月前他肩周炎再次发作,便在邻居的推荐下到了一个新开的理疗店,店员建议拔一个月火罐就能治好肩周炎

    202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