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频繁起夜,是身体的求救信号?张先生是一名中年上班族,他每天忙碌地工作,晚饭后还要陪孩子做作业,等终于能躺在床上时,往往已经过了半夜。尽管他非常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睡眠时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发现自己每晚总会在凌晨两三点时被迫起夜去卫生间
夜间频繁起夜,是身体的求救信号?
张先生是一名中年上班族,他每天忙碌地工作,晚饭后还要陪孩子做作业,等终于能躺在床上时,往往已经过了半夜。尽管他非常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睡眠时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发现自己每晚总会在凌晨两三点时被迫起夜去卫生间。这一现象起初只是偶尔发生,张先生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这只是年纪渐长的自然现象,毕竟身边的朋友们似乎也有类似的困扰。
但时间一长,张先生开始感觉到问题的存在。 原本他是一个睡眠质量很高的人,夜间起夜后却常常难以再次入睡。每当他再次躺回床上,脑海里各种工作、家庭的琐事都会不请自来,使得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久而久之,白天的精神状态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也变得不集中。
一次在与朋友的聚会中,张先生无意间提到了这个问题,结果大家纷纷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有朋友调侃道:“这可能就是人到中年的标志吧!”张先生虽然笑了笑,但心里却有了一丝担忧:夜间频繁起夜真的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吗?
他回家后开始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发现网络上对于起夜的说法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起夜是一种病症的预兆,有人则认为只要身体没有不适,起夜几次并无大碍。张先生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忽略了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的学问和健康隐患。
根据《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一项研究,成年人每晚起夜1-2次是相对常见的现象,而超过2次的频繁起夜则可能是“夜尿症”的表现。 夜尿症是一种夜间需要多次排尿的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泌尿系统问题、心脏功能异常、糖尿病等。根据研究数据,夜尿症在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男性。所以不管您是否已经习惯了这种现象,还是应该对其保持警惕,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调整,以确保身体健康和充足的睡眠。
为何夜间会频繁上厕所?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睡得正香,突然被一股尿意唤醒,迷迷糊糊中摸索着去厕所。回到床上眼睛一闭,本想继续睡,可脑子却开始清醒,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夜间频繁起夜,真的是喝水太多了吗,还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某种信号?
夜间起夜得从“尿”这个话题开始,白天的时候,我们身体中的水分通过饮水、食物摄入,或者新陈代谢产生,肾脏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形成尿液。白天活动多,身体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维持各项功能,所以尿液的生成量也相对较多。而晚上身体会进入休息状态,各项生理活动减缓,正常情况下尿液的生成量也会减少。
但为什么有些人晚上总是频繁上厕所呢?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挺复杂,最可能的原因是睡前喝水太多。虽然喝水太多是个很直观的解释,但并不是唯一的。尤其是那些平时生活节奏紧张,白天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的人,他们常常在晚上集中补水。睡前大口喝水或者吃一些富含水分的水果,比如西瓜、葡萄,结果就是水分还没被身体充分吸收和代谢就直接进入了膀胱。到了半夜,膀胱装满了,便不得不把你从梦中叫醒,去上厕所。
还有一类人是因为摄入了咖啡因或者酒精,这些都属于利尿剂,会促使身体更快地产生尿液。 如果晚上还喝了这些饮品,尿意可能会更早来敲门,毕竟谁让你在睡前和它们“约会”呢。
当然,这些还算是“轻度”的原因。要是夜间起夜次数多得让你感觉睡眠质量严重下降,或者总是伴随着其他不适症状,比如口渴、疲劳、身体水肿等,那就需要警惕了。这时候你的身体可能在告诉你,它有些“吃不消”了。
晚上起夜和不起夜哪个更健康?
起夜这个事情说到底还是得看频率,如果一晚起一次,问题不大,身体是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偶尔一次两次起夜,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太大影响。更何况起夜本身有时是身体在自我保护,当膀胱充满尿液时,起夜是为了避免尿液憋太久,引起感染等问题。如果半夜醒来感受到那股急需排解的压力但你不去解决,硬是憋着,那可真是对自己“太狠”了。
但如果你每晚都得频繁起夜,好几次来回折腾,那问题就不简单了。频繁起夜不仅打断了睡眠周期,还可能导致深度睡眠不足。深度睡眠是身体恢复的重要阶段,它有助于大脑处理信息、身体修复细胞。如果总是被尿意打断,深度睡眠减少,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长期下来可能会感到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情绪低落。
这时不起夜看起来似乎更健康一些,因为一觉到天亮意味着你可能有更长的深度睡眠时间,身体各项功能得到充分休息。但这得有个前提,不起夜是因为身体根本不需要排尿,而不是因为你强行憋着尿。长期憋尿会导致膀胱过度扩张,甚至引发尿路感染,严重时还可能损害肾脏。强行忍住不去上厕所,身体在那时正处于“应激状态”,这其实是在给自己健康埋下隐患。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想,那到底起夜好还是不起夜好。这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重要的是起夜后能否顺利再次入睡。如果你起夜后很快就能重新入睡,说明身体的调节机制正常,这种情况下起夜不会对健康有太大影响。但如果你发现自己起夜频率太高,或者起夜后难以入睡,甚至出现了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这时候就要引起重视了。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提到睡眠质量,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每天睡够八小时就行”,但实际上睡眠的质量远比数量更重要。很多人即使睡了八九个小时还是感觉精神不振、疲倦不堪。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的睡眠质量不高。睡眠质量差,可能一晚上翻来覆去,醒来后觉得比没睡还累。
提高睡眠质量说起来并不难,但做起来却需要一些技巧和习惯的调整。最基础的就是得从营造一个好的睡眠环境开始。如果在一个灯光明亮、噪音不断的房间里入睡,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把卧室打造成一个“睡眠圣地”,尽量保持房间的安静和黑暗。可以考虑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甚至是白噪音机,这些小工具能够帮助你屏蔽外界干扰,创造一个更适合入眠的环境。
再说床铺的选择,有的人可能觉得床只要够大就行,其实不然,一张合适的床垫和枕头能大大提升你的睡眠质量。床垫不宜过软也不宜过硬,过软会让脊柱得不到支撑,过硬则可能导致身体局部压力过大。枕头高度也要适中,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颈椎的自然弯曲,长期下来可能引发脖子酸痛甚至头痛。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床具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
再来谈谈睡前习惯,睡前一个小时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期”。这段时间,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因为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入睡。可以选择读一本轻松的书、听一段舒缓的音乐,或者泡个热水澡,让身体和大脑都进入放松的状态,身体温度升高后再慢慢下降有助于促进睡意的来临。
关于饮食也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别以为吃得饱饱的就能睡得香,睡前吃得太多反而会让肠胃一直在“加班”,影响睡眠。
睡眠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石。好的睡眠不只是“睡够”那么简单,通过科学调整睡眠环境、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与运动,再加上合理的情绪管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睡眠。
参考资料
【1】贾玉森.频繁起夜怎么办?[J].中医健康养生,2018(01):48-64.
【2】老起夜啥原因?[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5(12):79-91.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