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中老年人养生指南时光飞逝,转眼间已至2024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十,今日正是三伏天之始,俗称“入伏”。古人云:“夏至三更便入伏”,进入三伏天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时期的到来,气温将持续攀升
今日入伏:中老年人养生指南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至2024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十,今日正是三伏天之始,俗称“入伏”。古人云:“夏至三更便入伏”,进入三伏天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时期的到来,气温将持续攀升。
今年入伏日恰逢农历六月初十,按照“数有阴阳,日有公母”的古训,双数之日为“母伏”,因此今年的三伏天被称为“母伏”,也因此今日被视为“凶日”,需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
入伏“凶日”,中老年人需谨慎
古人云:“公伏凉、母伏凶”,意思是“母伏”期间天气会更加炎热。而今日不仅是“入伏日”,也是古人择吉文化中的“收日”,意指收敛与聚拢,在古人眼中被视为“黑道凶日”。
因此,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今日更需谨慎,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洗:不洗凉水澡
老话说“寒从脚下起,病从头上入”,夏季高温,切忌在今日洗凉水澡。中老年人头部骤遇冷水,寒湿之气易侵入体内,容易引起头痛身痛等不适。
虽然凉水澡能带来短暂的清凉,但会刺激血液循环,体内温差骤变,反而容易加重燥热感。此时,温水浴足以焕发精神,更能有效缓解疲劳。
2. 不动:不久坐不动
《黄帝内经》有云:“夏三月,此谓蕃秀”,此时天地气交,万物蓬勃。顺应自然,适度运动,切勿久坐不动。
炎炎夏日,适当运动可以帮助排汗散热,增强免疫力。久坐不动,闷热不透气,阳气难散,易致免疫力下降。
“收日”之意在于收敛心神,但并非要闭门不出。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不仅锻炼身体,更能调节心情,缓解烦躁。
3. 不喝:不喝酒
古人有言“入伏饮酒,损阳伤身”。三伏天暑热,饮酒易损脾胃,湿热内蕴,对身体造成负担。
尤其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饮酒虽能带来短暂的快意,但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三伏天更应注意养生,戒酒为宜,以保健康。
4. 要吃:饺子、馄饨、羊肉
4.1 吃饺子
北方地区素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入伏当天,饺子为首选。饺子不仅美味,更能激发食欲,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营养。
4.2 吃馄饨
南方地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之说。馄饨制作简便,适合在炎热天气中快速烹制,还能避免在炙热厨房久留,极为贴心。
4.3 吃羊肉
在鲁西南、苏北、皖北、豫东等地,有“伏头羊”之俗,人们在入伏当天吃羊肉。羊肉属温补之物,能发散体内寒气,助人以热制热,排汗排毒,益于健康。
今日入伏,是“凶日”,也提醒我们尊重传统,顺应时节,做好养生工作。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更需注意饮食起居,避免过度劳累,以平安度过炎炎夏日。
古人云:“不时不食”,顺应时节,方能安康度夏。愿大家在这炎炎夏日,福气满满,平安度过三伏天!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