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不仅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也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物质生活逐步富裕的同时,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愈加强烈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兴衰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不仅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也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物质生活逐步富裕的同时,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愈加强烈。伴随着“预防疾病,守护健康”的口号,一个主打健康、预防疾病的行业——保健品行业应运而生。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三株口服液”到千禧年的“脑白金”,再到后来的“生命一号”和“蚁力神”,各种主治疑难杂症的保健品轮番登场,风靡全国。电视广告铺天盖地,各种包装精美的产品琳琅满目,一度让保健品行业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然而,曾经辉煌一时的保健品行业,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留下一地鸡毛和无尽的唏嘘。这些曾经的“明星产品”到底经历了什么?它们背后的故事又有什么值得我们警醒?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脑白金:从“送礼佳品”到“时代的眼泪”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提起脑白金,不少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个经典的画面:一对老夫妻,戴着圆圆的眼镜,跳着魔性的舞蹈,唱着朗朗上口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广告语,伴随着那首洗脑的旋律,深深地印刻在了几代人的脑海里,也让脑白金在那个没有短视频,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顶流”。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脑白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巧妙的营销策略。彼时,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脑白金打着“提高睡眠质量,增强体质”的旗号,迎合了大众对健康长寿的渴望。而其“送礼佳品”的定位,更是击中了国人注重人情往来的心理。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2000年,脑白金的销售额突破13亿元,成为了保健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其广告也从最初的简单洗脑,逐渐演变成更加夸张的“延年益寿”的宣传。然而,过度营销带来的反噬也随之而来。随着人们审美疲劳和对保健品功效的质疑,脑白金的广告成为了国人眼中“中国十大恶俗广告”之首。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2005年,国家出台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保健品只能调节身体机能,不具备治疗疾病的能力。脑白金的夸张营销不得不收敛,但却并没有改变其“唯利是图”的本性。2007年,脑白金为了提高销量,在包装盒上印下“包含金砖”的字样,谎称“由老凤祥打造,纯度高达99.9%”。这无疑是赤裸裸的欺骗,最终引发了消费者的集体诉讼,将脑白金推上了风口浪尖。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2008年,法院认定脑白金的广告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勒令其停止播放。曾经洗脑无数人的广告,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脑白金的销量不断下降,其所属的巨人公司也极少公开关于脑白金的销售数据,曾经的“王者”最终“跌落神坛”,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三株口服液:从“造福全人类”到“暴雷”的警示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在脑白金之前,还有一个保健品品牌创造了更为辉煌的成绩,那就是三株口服液。它在90年代初期创造了80亿元的年销量,成为当时保健品行业的“神话”。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相较于脑白金的简单洗脑,三株口服液的广告更具“高级感”。它将广告伪装成访谈节目,请来身穿白大褂的“专家”和“普通消费者”现身说法,以权威和效果好的形象来打动人心。这种“访谈类广告”开创了中国保健品广告的先河,也为后来的众多保健品广告打下了基础。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当时,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三株口服液将目标市场锁定在广阔的农村地区。为了扩大影响力,三株口服液将自己的宣传标语涂鸦在农村的大街小巷,利用口碑传播,迅速占领了农村市场。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然而,三株口服液的“暴雷”也来得十分迅速。1996年,一名老汉因服用三株口服液,引发“三株药物高蛋白过敏症”,不幸离世。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社会关注,三株口服液的真实面目也暴露无遗。曾经夸大其词的宣传,最终成为了压垮三株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1998年,三株口服液因为销量大幅度下降,被迫停产,原本16万人的团队也裁员15万人。曾经“造福全人类”的三株口服液,最终以悲剧收场,成为保健品行业过度营销的典型案例。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生命一号:从“提高记忆力”到“没什么用”的尴尬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如果说脑白金和三株口服液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人群体,那么生命一号则将目光瞄准了正在上学的青少年。生命一号的包装上,是一个头顶天使光环的漂亮小男孩,宣传语是“提高记忆力,补充大脑营养”。在那个“全民高考”的年代,生命一号一经问世,就抢占了极大的保健品市场,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然而,生命一号的真实效果却与宣传相去甚远。生命一号中标注的营养成分美国EN-SURE,实际上是一种果昔,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卡路里,除了能帮助青少年长胖之外,并没有其他特殊功效。其中的牛磺酸,则是红牛和功能饮料的主要成分,只能帮助人们短期内提高精神,对记忆力和智力没有任何临床上的明确效果。

  从“时代的眼泪”到“骗局的温床”:保健品行业的兴衰史

生命一号中还添加了“深海动物提取液”,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鱼油。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每周能摄入150g的鱼,那么就不需要刻意补充鱼油。也就是说,鱼油对大脑的开发和记忆力并没有什么正向作用。

许多青少年时期服用过生命一号的人回忆,它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超能力”,反而有些人在青少年时期性早熟和身体肥胖,可能与生命一号有关。虽然生命一号从未出现像三株口服液那样的“人命”事件,但其“没什么用”的真实功效,也让其销量逐年下降。

蚁力神:从“神奇的蚂蚁”到“庞氏骗局”的悲剧

提起蚁力神,很多人或许会感到陌生,但大家应该都记得电视剧《刘老根》中,范伟扮演的“药匣子”推销自己药品的场景。电视剧中,范伟推销的保健品名为“大力丸”,与蚁力神一样,主打一个从蚂蚁中提取的物质制成。

为了提高知名度,蚁力神请来了当时春晚的两位顶流——赵本山和范伟拍摄小品进行宣传。虽然小品中没有直接提及蚁力神的功效,但两位老艺术家的演绎能力,足以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蚁力神的发展,其创始人王奉友开始不满足于销售商品带来的利润,他编造了一个庞氏骗局,诱使大量的农民深陷其中。蚁力神对外宣传,其产品的主要原料是蚂蚁。王奉友鼓励农民养殖蚂蚁,并高价回收,甚至提供蚁种。一些农民信以为真,认为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纷纷投入到养蚂蚁的行列中。

然而,王奉友并没有真正回收蚂蚁,他只是以提供“蚁种”为名,收取了农民一万元的保证金,然后将钱卷走。最终,蚁力神的真实面目被揭露——其产品根本不存在什么“蚂蚁成分”,而是由大量的“伟哥”和淀粉混合而成。那些养蚂蚁的农民不仅卖不出去一只蚂蚁,保证金也收不回来,血本无归。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 2025-04-07
下一篇 2025-04-0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