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受此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养成了饭后散步的习惯,尤其是那些对健康长寿颇为执着的老人
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受此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养成了饭后散步的习惯,尤其是那些对健康长寿颇为执着的老人。事实上,散步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上最有益的有氧运动之一。
散步的好处
散步是一种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的运动,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等物质的积聚,促进身体健康。
每天走1万到2万步的后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些老人每天坚持走1万步甚至是2万步。这种做法真的有利于身体健康吗?
第一种结果:身体受益,甘油三酯水平降至正常
许多疾病与缺乏运动有关,例如脂肪肝、高血脂和肥胖。缺乏运动会导致新陈代谢速度下降,体内多余的脂肪无法及时分解,慢慢堆积,形成腹部“游泳圈”,各种疾病也容易随之而来。
中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体重曾超过180斤,50多岁时甘油三酯超标。后来他养成每天走一万步的习惯,坚持了18年。之后,他的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体重也明显减轻,血糖和血脂等指标都恢复正常。每天走一万步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好处。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坚持运动的习惯,每周运动两到三次,包括慢跑、单杠等。他们对如何正确运动有充分的了解,因此运动效果相当好。
第二种结果:健康受损,膝关节受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走1万到2万步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有益于身体健康。
但是,步数过多可能会对关节和肌肉造成过度负担,甚至导致运动损伤。尤其是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人来说,每天走1万到2万步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甚至引发运动损伤。
例如,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患者,过度走路会导致关节磨损加剧,疼痛加剧。此外,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也应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因此,需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锻炼目标合理安排步数,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人延年益寿的理想步数
根据多项研究,对于年轻人来说,每天走8000到1万步较为理想,而60岁以上的老人步数应控制在6000~8000步左右。
老年人每天走路达到30分钟,即大约5000步,就能带来明显的健康益处。这包括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同时还能改善心理健康,减少抑郁症状。
但是,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或者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5000步可能是一个过高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步增加步数,以避免过度疲劳和其他不适。
每个人的身高也决定了走路时的步幅。建议根据身高乘以0.45-0.5来计算合理的步幅。至于强度,要根据个人的感觉,以略有气喘、微出汗为宜。进行锻炼时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老年人走路锻炼的注意事项
1. 步行速度标准
健康成年人的步行速度大约为每秒钟1.3~1.4米。随着身体状况的下降,老年人的步速大约在每秒钟0.8米。如果老年人的步速低于0.6米/秒,就算得上“走得慢”;如果老年人的步速超过1米/秒,就算得上是“走得快”。
如何计算步速?老年人可以在地板上画一条4米线,以正常速度从起点走到终点,记录下所用时间,再除以4,就可得出走路速度。
2. 注意走路的姿势和环境
走路时应保持头部挺直,目视前方,背部和颈部放松,避免弯腰驼背。同时,老年人还应注意走路的环境,选择平坦、宽敞、无障碍物的路线进行锻炼。在户外走路时,还需注意避开车辆和人流密集的地方,以确保安全。
3. 穿着舒适的运动鞋和服装
老年人在进行走路锻炼时,应穿着舒适、合脚的运动鞋,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缓冲。同时,选择透气、轻便的服装,以保持身体的舒适和干爽。合适的装备可以减少运动中的不适和损伤风险。
4. 结合其他运动方式
虽然走路锻炼对老年人有益,但单一的走路运动可能无法满足老年人全面的健身需求。
医生建议老年人在走路锻炼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舞蹈等,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此外,适当的力量训练也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
综上所述,50岁后每天走1万到2万步并非绝对的好或坏,而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判断。同时,也要在医生的建议下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让走路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